水庫壩體監測及檢測與安全診斷技術研發(2/3)
台灣地區水庫常有許多監測儀器故障或監測數據缺乏有系統的回饋分析,使得監測系統未能發揮應有的角色;另一方面,壩體內部之監測點僅涵蓋整個壩體的極小部分,監測儀器又常有損壞情形,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研發提升監測與檢測技術,以強化水庫安全評估及平常安全檢查之落實。本計畫之目的在於研究改善水庫安全監測與檢測技術,以利建立壩體安全診斷系統。
先進傳輸線式監測技術的研發上,本年度的工作重點在於光纖光柵水壓計及TDR錯動變形監測技術。光纖光柵水壓計已完成其封裝與安裝設計,並進行耐久性評估,此外亦完成光纖光柵自動化擷取系統之整合;TDR錯動變形監測技術已完成大型TDR受剪物理模型的建立,並利用此物理模型進行TDR變形率定的工作,探討纜線種類、灌漿材料以及周圍土壤勁度的互制行為,此外,透過小波方法改良TDR訊號分析能力,得以提早偵測滑動面的發生。另亦已發展了TDR多工監測技術自動化的整合擷取系統。
非破壞性檢測技術之應用與改良研究本年度的工作重點在於表面波震測之施測改良與不同問題與壩體條件選用適當檢測技術的評估方法雛型建立。在施測上改良現有施測方法,提出高側向解析法以提升表面波震測空間解析度及探測深度;此外,對於地形效應以及多次振態在表面波震測結果上的影響進行探討,提出可能影響及可能的解決方法以增加對於表面波震測的解讀能力;另已完成非破壞性檢測技術之適用性評估方法雛形初擬,提出選用流程與手冊架構及大綱內容的建議。
在壩體安全診斷系統研究上,今年度主要在建立混凝土重力壩之受震系統識別分析方法,主要根據台電大甲溪發電廠所提供之谷關壩及天輪壩強震儀記錄進行系統識別分析,探討無輸入擾動時,系統識別分析應用於壩體安全診斷之可行性。分析結果顯示,頻譜趨勢反應出不同壩體(型)之特性,谷關壩(拱壩)有較顯著之單一峰值,而天輪壩(重力壩)頻譜峰值則有呈現分佈於某一頻寬的趨勢。就此壩體特性的差異顯示,重力壩較不適用於此系統識別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