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前溪中正大橋岩床河段河道變遷趨勢與穩定策略(1/2)
本計畫工作範圍為頭前溪中正大橋河段,探討歷年河道地形變遷演譯、岩床沖蝕現象與機制、評估河道長短期變遷動床模擬與沖淤行為。並擇一河道試驗區域,測試部分固結灌漿工法於軟岩沖刷河段之適用性,初步成果如下:
- 本河段河道變遷可分為以下時期:(1)中正大橋建橋完工初期(1986之前),此時河道主要為沖積層覆蓋。(2)中正大橋下游陸續興建固床工(1986~2012年),此時固床工下游最大沖刷深度超過15公尺,上游無明顯沖刷。(3)中正大橋固床工右側出現新流路(2012年迄今):蘇力颱風造成新的深槽拓寬,並將上游河床質帶到下游,接下來的數場颱風,讓上游河道出現溯源侵蝕及遷急點後退。
- 現地調查結果顯示本區沖刷機制可概分為二:(1)中正大橋固床工至上游200公尺處:槽溝沖刷及塊體抽離。(2) 中正大橋上游200公尺至新中正橋:均勻下切、塊體抽離,表面風化、河床載彈跳撞擊。
- CCHE2D模式檢定驗證結果顯示,可以充分模擬本河段軟岩沖刷行為。
部分固結灌漿拋石層由特定尺寸的拋石堆置於河床表面,然後將小於等於50%的孔隙固結灌漿。相較於完全灌漿,部分灌漿能保有穩定性又不犧牲撓曲性及滲透性。本計畫計畫明年要在中正大橋上游河道進行試作,並編寫施工參考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