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集水理模式庫建置與警戒水位訂定研究(1/2)
本計畫有五個主要研究主題:每年汛期後之警戒水位檢討與修訂、新增水位站警戒水位訂定、第二種中央管河川之一維河道水理模式建置、模式檢定與驗證、一維河道動床模式與洪水預報平台FEWS-TAIWAN預報模式銜接、及警戒水位教育訓練。獲得結論建議說明如下:
1.汛期後利用今年之水文事件進行河川警戒水位檢討與修訂,根據河川警戒水位檢視、計算與檢核等步驟,提出105年各河川局轄管水位站之警戒水位建議值,如摘表1所示。
2.中央管區域排水警戒水位檢討與修訂,根據今年水文事件進行檢視、計算與檢核等比較後均可適用。並提出105年各河川局轄管區域排水之警戒水位建議值於3.11節。
3.今年度完成鳳山溪、頭前溪、大安溪、烏溪、濁水溪、朴子溪、八掌溪、曾文溪、鹽水溪、高屏溪、東港溪、蘭陽溪、花蓮溪等13條中央管河川及淡水河等流域之CCHE1D水理(定床)模式建置、檢定與驗證工作,經由水利署協力團隊介接至FEWS-TAIWAN預報平台。
4.曾文溪之CCHE1D動床模式建置、檢定與驗證後,進行定床與動床模擬洪水位與洪水上漲速率之比較。結果顯示,動床模式模擬之洪水位皆低於定床模式模擬之洪水位,且隨著模擬時間與底床沖刷量的增加,兩者之水位差距也隨之增加。
5.利用同樣水文條件進行SOBEK水理模式、CCHE1D水理(定床)與動床模式之洪水位模擬結果比較,不同模式模擬結果顯示出有水位上之差異,主要係來自模式本身的數值技巧。而動床模式因考量底床變化過程,其水位模擬結果大多低於定床模式模擬結果,其原因可能來自底床變動下通水能力面積之增加。
6.警戒水位訂定教育訓練以模式建置與訂定過程所需要的資料進行說明,此外,亦至覽勝橋、上龜山橋、三峽水位站進行現地勘查與警戒水位訂定說明,讓學員充分瞭解警戒水位訂定的重要性,藉以達到技術移轉之目的。
7.警戒水位之修訂有其基本之假設與限制,隨著自然及人為環境之變遷,須定期檢討與修訂河川警戒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