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實績

返回

深槽流量增加對河床沖刷與河道變遷之影響(2/2)

天然河川常為主深水槽及其相鄰之洪水平原所構成之複式河槽,洪水期間流況相當複雜。台灣河川具有坡陡流急之特性,隨不同之水文、地文與地質條件,中下游河道常發生側向變遷、深槽拓寬或下切等河床沖淤問題,且在全球氣候變遷趨勢下,降雨強度、延時、分佈與河川流量等變化,導致枯水期延長或深槽流量驟時增加,對既有設計條件下之河道穩定、堤防保護標準等,皆有重新檢討與評估之必要。台灣地區西部諸多河川均有深槽變遷之問題,各類型河川中,蜿蜒型河川其水流流經彎道時,受到向心力的影響,水面超高,凹岸水面升高、凸岸水面降低,河道沿程深槽與高灘地相間,河相深受深槽流量之影響。由八掌溪中下游歷年航照判釋,其流路變遷之行為明顯;床質組成細,易受水流搬動。考量其深槽變遷之嚴重性與具備代表性本年度選定八掌溪為研究河川。
本研究引用NCDR於八掌溪近未來降雨評估,再應用SOBEK降雨徑流模式估算其流量,獲悉八掌溪未來25年內(2015年至2039年)由於氣候變遷之影響,中下游八掌溪橋至厚生橋可能發生100年至200年重現期洪水,已超過八掌溪之計畫洪水量,河川之治理規畫可能需納入考量。故探討複式河槽河道穩定及其深槽變遷過程,藉由研究河段基本資料之蒐集與利用一維、二維動床數模工具,分析各重現期模擬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