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電廠取水口周圍底泥性質之探勘
石門水庫於民國52年5月導水隧道封堵開始蓄水,迄93年營運已逾四十年,依據累計至92年4月淤積測量顯示,水庫淤積量已達55,868,000立方公尺,佔總容量損之18.07%。接續於93年艾利颱風洪水挾帶大量淤泥之影響,在石門水庫壩體邊緣標高173m(發電廠取水口周中心)周圍,已被約10m厚之淤泥所覆蓋。為了評估取水口閥門之安全操作,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簡稱北水局)需要針對取水口周圍淤泥進行探勘,以決定其固結之情況與工程特性。但水庫現在(93年3月29日)之水位約在標高244m以上,因此取水口附近之水深在71m左右。因傳統陸地型鑽探取樣技術無法在此水深情況下使用,經研討後,認為使用平板膨脹儀(Flat Dilatometer, DMT)搭配電磁時域反射法(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之量測,可在石門水庫電廠取水口周圍做一系列之現地試驗,並從附近抽(挖)泥船收集淤泥試體進行滲透力壓密試驗,以決定水口周圍淤泥表面高程之分佈以及淤泥工程性質隨深度之變化。本計畫整合DMT/TDR試驗系統、於石門水庫庫區進行一系列試驗、並提供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