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計算水科學及工程中心河道變遷模式之引進及應用研究(2/3)
位於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內之國家水科學及工程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CCHE)係由美國政府長期經費補助之國家級研究單位,該中心先後發展出一維、二維等模式,分別以CCHE1D、CCHE2D稱之,在經嚴謹之檢定與驗證後,應用至美國及其他國家甚多的河川海岸問題上,成效顯著。 本計畫分三年進行,藉由合作研發方式引進NCCHE之一維及二維數模,透過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與交通大學防災工程中心之分工,選取濁水溪為應用研究對象,進行數值分析研究,並與國內數模成果比較,及建立CCHE水理及輸砂模式庫(以濁水溪為例),為本計畫之主要目標。 本年度以CCHE2D模式針對濁水溪集集堰上下游河段之沖淤變化進行探討,研究範圍為上游集鹿大橋至下游名竹大橋,並以集集堰為基準分上下游河段個別模擬,模式以民國93、96、97年地形進行檢定與驗證,並導入軟岩沖刷機制。檢定驗證結果顯示CCHE2D模式能夠進行集集堰上下游之水理、輸砂及軟岩沖刷模擬,在不同模式模擬結果比較中,CCHE2D與EFA2D模式皆能對研究範圍有良好沖淤模擬成果,兩者與實測趨勢相近,僅部分局部沖刷如堰前劇烈沖刷坑無法顯現。 集集堰下游河段穩定治理工法佈置模擬中,採用與檢定案例相同參數之條件模擬,並考慮長期(806hrs)與短期(65hrs)洪水事件之效應。結果顯示若拓寬下游深槽,固床工連線坡面有淤積產生,拓寬深槽將再次回淤為原深槽寬度,回淤之粒徑在底層較粗(d50=100~300mm),表層較細(d50=1.0~3.0mm);方案若設置固床工,其下游之軟岩沖刷程度皆會增加。就短期減緩富州堤防段之深槽沖刷問題而言,方案二至五(拓寬下游深槽)與方案十(排水路方案)有較佳效果,可減緩左岸深槽之流速,並讓底床受固床工保護;但就現階段基本資料與模擬結果而言,尚無法提出長期河道穩定之具體改善方案,應辦理相關計畫持續研究。 在模式庫繼續建置中,完成網站維護、CCHE2D相關文件及使用手冊中文版之編撰,此外,以CCHE1D為範本,建置Flash動畫之多媒體教學元件,讓使用者透過網路動畫方式呈現,加速模式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