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

主任的話114.10.03

  • 發布日期:114-10-02
  • 更新日期:114-10-04
  • 發布單位: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
馬太𩣑危機尚未解除,陽明交大團隊目前仍兢兢業業的持續動態更新最新情勢與評估。有些話本想危機解除後再說,但大家最近工時長、壓力巨大,我想給他們打打氣。
很遺憾這一次馬太𩣑堰塞湖雖然精準的提前72、48、24小時預警,疏散範圍也保守的含蓋所有受影響區域,但仍有人員傷亡。我在這裡先要給協助內政部疏散決策的台大團隊一個讚,但也要給協助轄區林保署的陽明交大高度肯定。
1. 從第一時間偵測到堰塞湖的發生、緊急調查監測、到九月初進入中長程處理策略,相關經驗豐富的十幾人跨領域團隊,盡心盡力提供合理的專業協助,使整個致災風險與預警時間都準確掌握。
2. 至於最後評估疏散範圍有關的淹水模擬,陽明交大是根據八月底上、中、下游跨部會協調的分工決定去分析,以下游(河道清疏與堤防加強)工程作為能夠有效發揮功能為前提,進行情境模擬,不能一開始就設定協調分工規畫的因應工程都會無效。
3. 有些報導有意無意暗指陽明交大團隊評估有誤,我必須指出當時兩團隊的模擬其實都是潰壩分析常用的清水定床模式,只是入流量、下游設施設定、河道地形資料更新、地形解析度等條件,以及分析軟體不同。內政部最後的決策能考慮到高含沙可能的影響後果,是很棒的決定。從模擬結果到最後的疏散範圍畫定仍需要考慮諸多假設之不確定性,如同所有工程加上安全係數, 很慶幸最後內政部的定案足夠保守。台大團隊分析的淹水區域許多並未受太大影響,而部分未模擬到的淹水區域,在陽明交大的結果有出現,很慶幸林保署最後有建議將這些區域聯集加入。
4.陽明交大在面對堰塞湖的分析,只有零與負,最大值是零的事,其餘都是災害,沒多少人願意做。陽明交大第一時間勇於接受這任務,擔起挑戰,從監測任務到跨單位商討,感謝成大協助通訊設備與水位監測,掌握即時與第一手資料,分析庫區水位與雨量關聯、地方防災說明等細節。面對這未知的災害,只能競競業業,誠惶誠恐。
5.這類的防災仍有許多地方要持續精進,陽明與交大合併後一直在提倡結合科技與醫學的精準與智慧醫療,認為防災技術也要朝更精準與智慧去邁進。陽明交大在分工的範圍所模擬的受創區域都確實受到重創,團隊也針對這一次事件後進行內部檢討,面對高含砂水流的特性,期能有更合宜的保守假定與安全係數,並稟持現場的狀況與工程數據的使用一致,進行精準分析,而非如某些媒體報導所述之矇中這次災情。此外,團隊在災後使用了水利署與美國墾務局最新合作開發的含砂動床模式,考慮河床與堤防的沖淤,並將分析結果提供工程執行單位參考。
防災需要產、官、學攜手合作。大家加油,台灣加油!
#陽明交大防災與水環境中心
#陽明交大Slogan-TogetherWeGoFar
#精準防災

貼文連結:林志平主任臉書
gotop